"); //-->
是什么将我国贴标机挤出了市场?
事实上,开放和放开和放手不管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仅就地哥罢运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过去对开放之理解偏于片面。开放了城市运输这个领域,但并不等于就是放开后连监管过问的手也放了。这就是教训,但这个教训是先行的改革者摸出来的问题,不过是由后来者买单罢了。贴标机是给工件贴标签的一种机器,包括贴标签和贴保护膜两类,区别只是在于标签带着符号,而不带标签的叫贴膜,笼统叫贴标机(opp贴标机)。通常用于包装步骤的最后一步,可给商品打上印记,或者保护商品,特别是电子电器行业使用较多。
贴标机可以满足平面、圆弧面工件的贴标,要求无气泡,无皱褶,效率高,精度好。使用贴标机,可以大大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腾出时间扩大其它方面生产,另外一个方面,工厂应用自动化是一种趋势,各生产厂家应该提前关注贴标机,再者,应用贴标机,产品次品率变低,规格一致,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力,甚至有些商品必须使用贴标机。
贴标机主要有几个机构组成,输送机构,贴标机构,收料机构,动力机构,关键就是贴标机构,直接决定了标签精度,各个厂家制高点也都在这里,但是目前很少能够贴出0.5以内的精度,因为贴标同步性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贴标机虽然在近3年时间里把绝大部分国外产品挤出了“国门”,但在国际市场中仍无地位可言。国产贴标机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应该在“质”和“量”上狠下功夫。
中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啤酒总产销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保持两位数的递增速度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增长速度预计还将持续一个时期。当然,啤酒消费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用壮烈、惨烈来形容恐怕也不过分。实际上这种竞争是一种全方位的、多元化的竞争,排除其他因素,单就外包装而言,其优劣程度有时候也会起到决定成败的作用。(题外话:好的名字是成功的开始)这一点已被这个行业的决策者们所认同。而提高包装质量和外观档次,关键的设备当属贴标机。产品外观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取舍观。因此,啤酒生产企业在贴标机的选择上非常慎重,在使用中备受呵护,在维护保养上也不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中国啤酒年产量从不足300万千升迅猛发展到今天的年产量3,189.5万千升,经历了大约20年时间,而中国贴标机的发展过程与啤酒生产一样,也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我认为,中国贴标机的生产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4年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引进、仿制国外已淘汰的功能不全的贴标机。(题外话:虽然我属牛,但确实没你牛)当时几个贴标机生产厂家只能生产贴二标(颈、身标)的贴标机,一种是型号为12-8-6回转式贴标机,一种是型号为15-4-6回转式贴标机。大约有近200台的型号为15-4-6(生产能力24,000瓶/时)贴标机和200多台的型号为12-8-6(生产能力12,000瓶/时)贴标机装备在国内各啤酒厂的灌装生产线上运行,而大部分灌装生产线上的贴标机都是进口产品。这一时期,啤酒包装只需贴二标,这些国产机器基本上还可以满足要求。由于国产设备在功能、性能、外观和贴标质量方面与进口设备相比差距太悬殊,对进口设备不可能产生任何威胁。因此、大家处于相安无事状态。这个时期进口贴标机在中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绝大部分啤酒厂家还是选择进口贴标机。广东省内的啤酒厂基本上用的都是德国克朗斯(krones)的产品。
二、从1995年至2001年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贴标机生产的提升阶段。一是贴标速度的提升,从24,000瓶/时提升到33,000瓶/时,二是贴标功能的提升,从贴二标(颈、身标)提升到贴四标,即同时可贴头、颈、身、背标。从1995年开始,国内各啤酒生产厂家为了提高产品装潢档次,提出在啤酒瓶上贴头标和背标。(题外话:带走的一点留恋)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各贴标机生产企业一方面研究在原二标机上增设贴头标和背标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积极研发四标贴标机。 1995年,“青岛机床厂”率先推出了18-8-6(生产能力26,000瓶/时)三标贴标机,可贴颈、身、背标,无贴头标功能。这一机型是当时国内生产的最大型号的贴标机。我认为,这一款贴标机的问世应该是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第二代贴标机(四标机)研制开发的前奏曲。(题外话:我们改天再说)1997年,“广东轻工机械集团”推出了18-8-6四标机,1998年,“南海平航”(以下称平航)也推出了ph18-8-6四标机。1999年平航又研制成功ph24-8-6(生产能力33,000瓶/时)的四标机。2000年“秦皇岛中德”zd18-8-6四标机和“广轻’24-8-6四标机相继问世。这些机型在功能上有重大突破,结束了过去国产贴标机只能贴二标的历史。在贴标速度上也有很大提高,速度从2,4000瓶/时到33,000瓶/时的提升,为高速贴标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外观和内在质量上也有了重大改进,大大缩小了与进口贴标机的差距。但是,由于这些产品均属于试生产阶段,耐用度和稳定性仍有待于提高,加上用户长期以来对国产设备持有怀疑态度,还是普遍认为进口的贴标机比国产的要好,所以,在国内市场进口贴标机仍占主导地位。国产贴标机仍然对进口贴标机没有构成多大威胁。从1998年到2001年的几年间,由于“克朗斯”的产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国产四标贴标机还处于襁褓之中,所以,外国其他品牌的贴标机乘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仅盖奈普(gernep)、科时敏(kosme)、萨西布(sasib)等各种型号的贴标机在国内就有近百台之多。(题外话:其实人生又何必执著呢,请相信缘分会在今生 )
食品行业产品千差万别,但每个商品必须有自己的身份,这就需要一张标签来标明,因此,食品行业中应用贴标机比较多。
圆瓶、圆罐等罐头食品比如:辣椒酱、豆瓣酱、腐乳、饮料、矿泉水等,可以应用立式圆瓶贴标机完成贴标,分不干胶和上糊,热熔胶贴标机两种。
包装袋类食品比如:饼干、面包等等,可以应用平面贴标机,快速完成高质量的贴标,主要是不干胶贴标机应用比较多。
贴标机又分几类:全自动贴标机,半自动贴标机和手动贴标机,各食品厂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质量和包装上。
食品包装行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使用瓶子,圆瓶或者扁瓶,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使用人手贴标这种方法,效率极低,贴标质量参差不齐,生产规模上不去,市场竞争力差。(题外话:那是他的智慧成果)不少实力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点,他们通过改造生产的自动化,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其中贴标机由于其效率高,贴标质量好,容易配合流水线,操作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多企业引进该设备。
食品中应用广泛的贴标机按标签分类为不干胶贴标机和上糊贴标机两类。由于食品行业大部分瓶子比较大,而且对质量品位要求高,上糊贴标在这两方面的优势很明显,葡萄酒等酒类均采取上糊贴标机。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